互联网技术正在也必将持续改造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包括:制造、产品、销售、后服务、用车等。汽车相关产业链市场规模约4-6万亿元(包括制造、后服务、金融等)。互联网化进程将带来传统企业转型升级+行业格局的变化。汽车产品领域,电子化、智能化为未来方向,互联网巨头进入将加速上述进程。汽车后市场领域,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、定价不透明等问题,互联网手段有助于提升效率。用车领域,打车/专车软件应用快速普及,互联网物流平台大有可为。
互联网+汽车后市场:产业趋势带来巨额盈利
互联网汽车:预计2018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万辆,辅助驾驶技术大量应用。苹果、谷歌、乐视、阿里、腾讯、易到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宣布涉足智能汽车制造领域,按照各家的推广计划,预计2018年智能汽车有望达到50万辆。我们认为,智能汽车将带来三个层级的投资机会:1)硬件方面,相比传统汽车,智能汽车将在电子化率、辅助驾驶系统、车联网等领域显著升级,给相关的零部件企业带来显著投资机会;2)软件方面,车联网的推广普及将给大数据、云端应用等带来广阔空间;3)长期看,只有进入“无人驾驶阶段”,才能真正解放驾驶者的手和眼,从而将一天变为“25小时”。无人驾驶技术(初期表现为“辅助驾驶技术”)将是长期重点。
互联网+汽车后市场:产业趋势带来巨额盈利
互联网后市场:创新商业模式涌现,配件、网点、资金、流量是核心资源。汽车后市场包括汽车金融、维修保养、二手车、报废拆解等环节,互联网的介入有效降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和比价成本,而且各类创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,大幅提升消费者体验。但同时我们注意到,目前商业模式的复制成本较低,大量创业企业快速涌现。我们认为,结合后市场的“服务”特性,配件、网点、资金是核心资源,未来市场份额将逐步向以下三类企业集中: 1)拥有配件资源的零部件集团,积极拓展后市场; 2)拥有丰富网点资源的经销商,积极转型拥抱互联网; 3)具有资金实力的新进入者,通过互联网方式快速积累。
互联网+汽车后市场:产业趋势带来巨额盈利
互联网用车:核心是客户黏性,高精度地图是关键。交通拥堵、高峰时间打车困难、出租车空驶、私家车闲置等现象客观存在,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介入,降低了服务提供方(如出租车)和用户(如乘客)之间的信息不对称,甚至通过分享模式提高了闲散资源的使用效率。我们认为,互联网用车商业模式存在一定可复制性,因此保持客户黏性,搭建平台价值将是核心。高精度地图是互联网用车及O2O应用的重要基石。 互联网+汽车=创新+大空间 预计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接近2600万辆,保有量接近1.6亿辆,相关产业链市场规模约4-6万亿元(包括制造、后服务、金融等),给互联网提供广阔市场空间。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广,互联网已经逐渐从纯线上的移动互联,演变为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,并逐渐向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。 互联网对于汽车行业的改造,涉及研发、零部件、整车、销售、后市场、用车、再流通、报废拆解等全产业链。预计将衍生出来开源汽车、无人驾驶、互联网汽车、后市场O2O、共享用车、二手车电商等众多新的技术、产品和商业模式,带来众多崭新的投资机会。
互联网+汽车后市场:产业趋势带来巨额盈利
互联网+汽车后市场:产业趋势带来巨额盈利
|